常绿灌木,高1.5~4米,稀至5米,茎枝多锐刺,刺基部宽扁,红褐色,小枝上刺水平抽出,叶轴和小叶上稀有刺或无刺;小枝、叶及嫩枝均无毛;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3—7片,少数多至9片,翼叶明显,宽处约2—3mm;小叶在叶柄上对生,通常披针或针状椭圆系形,长4—9cm,宽1.5—2.5cm,干后叶缘向背面明显反卷,顶端中央一片小叶最大,基部一对小叶最小;叶面稍粗糙,上面深绿色,背面黄绿色,光滑无毛,边缘有不规则的疏离小钝齿,齿凹处常有一没腺;主脉在叶上面下凹,侧脉不明显,在叶背面中脉明显隆起,侧脉纤细;小叶叶柄短约1mm或无。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或同时生于侧枝之顶,长短差异较大,约2—7cm,多花;有小花20—40(—60)余朵;花被片6—8片,卵状三角形,顶端钝尖,长约1—1.5mm;雄花的雄蕊4—6枚,花丝细长,明显超出退化雌蕊,花药圆点状,药隔顶端有1干后变为黑褐色的油点;不育雌蕊凸起,顶端微裂成弯曲的柱状,雌蕊有心皮2(—3)个,背部近顶端各有1个油点,花柱斜向背部弯曲,不育雄蕊短线状,早落。果熟时果皮多为橄榄绿色,少有紫红色者,果皮上有明显凸起的圆点状油腺数个;单个分果瓣径约4—5mm,干后开裂,内果皮淡绿色;种子直径2—3mm,种皮黑色,角质,有光泽。花期3—4月,果期8—10月。
分布于贵州省贞丰县北盘江镇北盘江南岸的喀期特地貌地区,现广为种植,在贞丰县北盘江镇的顶坛片区(银洞湾、查尔岩、板围、水淹坝等地)栽培集中连片,以海拔900米以下喀斯特河谷地区生长最好,所产花椒含油量较高,且果皮之香麻味最浓。
本变种与竹叶椒原变种之不同点在于叶片的叶轴及小叶稀刺或光滑无刺,聚伞状圆锥花序腋生或同时生于侧枝之顶,长短差异较大,约2—7cm,小花数目较多,果熟时果皮常为橄榄绿色,干后紫褐色,果皮上有明显凸起的圆点状油腺。
由于顶坛花椒在北盘江南岸发展较快,栽培面积达数万亩,部分椒农获得巨大经济效益,花椒种植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为此,有必要对该花椒进行品种类型划分,以为花椒种植的选种、育苗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花椒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