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花椒产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武都区是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武都花椒具有粒大饱满、麻味醇厚、药效成份多、精油含量高等特点,曾在首届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2012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武都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 武都花椒 产 地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 质量认证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认证时间 2012年3月
目录
1 历史渊源
2 生产情况
3 产地环境
4 产品荣誉
5 故事传说
6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简介
▪ 产地范围
▪ 专用标志使用
▪ 质量技术要求
历史渊源
地处甘肃南部、居长江水系白龙江中游的武都区自古就是优质花椒的故乡,素有“千年椒乡”之美誉。由于花椒品质优异,民间冠以“大红袍”之称。自唐时起,武都花椒即为历朝贡品,畅销四方,历久不衰。在唐代《元和志》中就有“花椒开元阶州贡”的记载。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在他的百科全书《齐民要术》中记载,“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并详细记述了当时的武都人民如何栽植、采收、贮藏花椒的过程。自唐宋以来,武都花椒就是椒中上品,在我国花椒贸易史上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扮演着重要角色。[1]
生产情况-武都花椒
武都区凭借独特的光热水土资源优势,以“扩规模、建基地,求精品,重管理,兴加工,增效益”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退耕还林等政策机遇,使花椒产业建设得到迅速发展。武都区36个乡镇684个行政村已有34个乡镇650个村发展花椒产业,其中主产乡镇16个,现已建成马街、汉林、玉皇等万亩花椒林带6处,建成千亩花椒基地68个,宜椒耕地及荒山面积达100万亩。为了进一步拓宽花椒销售渠道,武都区建立了区级营销协会1个,区域性营销协会2个(北茂、东盛花椒协会),乡级协会36个,村级产销协会650个,发展花椒包装加工企业3户,并注册了“六月香”花椒商标。
截止目前,武都花椒保存面积达到了969880亩,涉及农户44万人。2014年武都花椒喜获丰收,预计产量能达到4000万斤,按中下等花椒价格40元/斤算,产值能达到16亿元,农民人均花椒纯收入为1890元。[2]
产地环境-武都花椒
武都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岷山山系与秦岭山地的结合部,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白龙江自西而东纵贯区域,其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4°34′~105°38′,北纬32°48′~33°34′之间,总面积4683平方公里。其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3600米,最低海拔660米,境内群山环绕,峰峦起伏,谷深峰锐,山坡陡峻。年平均温度14.6℃,≥10℃积温4568.9℃,无霜期25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1911.7小时。占应照时数4429.7小时的43%,年平均降水量在447毫米。本区气候为南北气候过渡区,在垂直方面形成北亚热带、温暖、温和、温凉、温寒五个气候带,农业生态垂直分布,层次分明,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山多川少“立体农业”的生态经济特征比较突出。[3]
产品荣誉-武都花椒
1994年荣获全国林业名特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1997年荣获首届甘肃土特产展示会金奖。
2007年荣获中国杨陵农高会“后稷奖”。
2000年武都区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花椒之乡”。[1]
故事传说-武都花椒
三皇五帝时期,地处白龙江沿岸、武都与文县接壤之地的一个小镇,居住着一对美貌英俊的年轻夫妻。男的叫椒儿,年方二十,是个艰苦而勤快的人;女的叫花秀,年方十八,她身段苗条,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显露出山中女子特有的健康和质朴。他俩每天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在田野耕耘,晚上在一块纺线织布,形影不离,生活过得十分美满,赢得了乡亲们的称赞。
有一年,神农到临江察访庶民生活,当地地方官将神农的吃饭安排在椒儿、花秀小两口之家。可是神农很廉洁,生活朴素,提出要吃庶民的家常便饭,这可把地方官给难住了。于是,就把椒儿、花秀叫来商议。花秀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当听到神农要吃庶民的家常便饭时,她非常激动,高兴地说:“我做荞麦面摊饼,内卷炒青椒丝、煮小白菜、红萝卜汤,满保大家吃了高兴!”花秀很有把握地转脸对着椒儿说:“去准备香料,定让大家吃了还想吃呢!”花秀细心地把家常便饭煮好后,就叫椒儿端上餐桌,请神农用饭。神农刚入坐,一股芳香醇麻气味就扑鼻而来,接着花秀把卷好青椒丝的荞麦面摊饼双手贡给神农。神农接过后舒心地吃了起来,花秀又盛了一碗小白菜、红萝卜汤放到神农面前,又是一股清香味直往鼻孔里钻。“这饭煮得好,好吃极了!”神农边吃边称赞,然后又问,“这是谁煮的?这么香,里面加的是什么?”“这是出自花秀和椒儿夫妻俩之手!”地方官回答。接着花秀和椒儿出现在神农面前,“饭菜除我们亲手种的荞麦和青辣椒、小白菜、红萝卜外,里面放的香料是我们从山上一种‘宝树’上采回晒干磨成细末做的,这是提味的好香料呢!”小两口腼腆地对神农回答。“什么‘宝树’?我明日上山去看一看。”神农对在场的人说。
第二天,正逢古历六月六———“红火节”,天空晴朗,万里无云。神农在地方官等人的陪同下,汗流浃背地上了山,他向白龙江南、北的卧龙山和行虎山望去,漫山遍野生长着枝翠叶茂的“宝树”,遍地都是香气,使人心旷神怡。神农是因尝百草而出了名的,他走到“宝树”跟前,对树作了一番细致的观察,还向在场的百姓询问了一番“宝树”的情况。他随手摘了一粒红红的果实放进嘴里,醇麻味很快散发开来,向喉咙窜去,他就拿事先准备好的凉开水将果粒冲到肚里,不一会儿他感觉到脾胃发热、胃气上冲,他连连点头说:“这确实是个‘宝树’,它还是一种能医病的良药啊!”神农下山途中同随从们谈笑风生,随口说出“宝树”具有“叶青、花黄、果红、膜白、籽黑,禀五行之精”的特点。神农总结的“禀五行之精”,被古代文人撰书传于后世。
神农临走时,召来了当地的官员、百姓及花秀和椒儿,发布了诏书:“把山上生长的‘宝树’用花秀和椒儿一对勤劳夫妻名字的第一字‘花’和‘椒’,命名为‘花椒’,代代相传,为民造福。”花椒由此得名。[1]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简介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对武都花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武都花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2012年3月27日起实施保护。
产地范围
武都花椒产地范围为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镇、汉林乡、柏林乡、安化镇、隆兴乡、龙坝乡、鱼龙镇、甘泉镇、佛崖乡、黄坪乡、马营乡、蒲池乡、两水镇、石门乡、角弓镇、坪垭乡、城关镇、城郊乡、东江镇、汉王镇、龙凤乡、桔柑乡、外纳乡、磨坝乡、三河镇、玉皇乡、郭河乡、五库乡、月照乡、三仓乡、琵琶镇、洛塘镇、五马乡、枫相乡3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专用标志使用
武都花椒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武都花椒的法定检测机构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大红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900m至1900m。土壤类型为棕壤土、黄潮土、山地褐土、红粘土。土壤质地为砂壤土,土壤pH值6.5至7.5,有机质含量≥1.5%,地下水位≤1.5m。
三、栽培管理
1. 育苗:采用实生育苗或以当地花椒实生苗为砧木嫁接育苗。
2. 定植:定植时间为3月上旬至11月下旬,定植密度为每公顷定植株数≤1050株。
3.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成龄树每年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10吨。
4.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6月下旬至9月上旬,花椒果皮全部变红,油腺凸起,呈半透明状,种子完全变黑时采收。
五、干制
采用自然晒干或人工设备烘干,烘干温度≤55℃,干燥至含水量5%至10%。
六、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晾晒→风选→筛选→去石→磁选→脱壳→筛选→包装入库。
七、储藏
库房干燥通风,库内相对湿度≤75%,温度≤25℃。
八、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麻味醇正、香气浓郁。
2. 理化指标:醇提物17%至22%;不饱和脂肪酸59%至64%;挥发油含量3%至8%。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