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漫谈

   2016-06-04 0
核心提示:[中国花椒网] 酸苦甘辛咸,是中国饮食文化常说的五味。古代医生辨识中药的时候,也以这五种味道为纲纪,并以五味对应五行。然而,
  [中国花椒网] 酸苦甘辛咸,是中国饮食文化常说的五味。古代医生辨识中药的时候,也以这五种味道为纲纪,并以五味对应五行。然而,以中国人对口腹之欲的无穷追求,早就想跳出五行之外,探索出新的滋味,于是就有了麻。《舌尖上的中国》如是描述:“以每秒五十次频率产生轻微刺痛,触发神经,这种口感,中国人称之为麻。”很多中药都可以引起这种麻感,如半夏、南星、附子、细辛,而这些都是所谓的“毒药”,它们让人舌头发麻其实是中毒的表现。将毒药放到日常饮食中,自然是危险的,然而人们并不愿放弃“麻”,实验从未停止,直到使用了花椒。

 

 

       花椒原产于中国,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开始采摘野生花椒,《尔雅》称花椒为大椒、檓,《神农本草经》根据产地不同,称陕西、陇南一带的为秦椒,四川一带的为蜀椒。《名医别录》又有巴椒、蓎藙的别称。这种芸香科植物,矮者有1米,为灌木,高者可达5米,若乔木,枝有短刺,叶坚实带细齿。五月开花,九月结果,果实大如赤豆,若野葡萄攒聚,果皮紫红色而皱,熟则开裂,开裂后的果壳即可作药用。《神农本草经》认为花椒温热有毒,而历代医家都强调,花椒不开裂者有大毒。

 

       或许是对花椒毒性有所认识,最早的时候,中国人并未把花椒放入饮食之中,而是作为香料使用。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前,中原的香料非常贫乏,花椒无论花、叶、果实,都富有香气,又耐久放,成为贵族争相收藏之物。一般只有重要场合才会使用,比如说祭祀,《诗经·周颂·载芟》云“有椒其馨,胡考之宁”,这是以花椒的馨香来奠享祖先。有时候也作为珍贵的礼品,送给重要的人,《诗经·陈风·东门之枌》末一句“视尔如荍,贻我握椒”,青年男女私下幽会,互诉衷肠,互赠礼物,“我看你的面容如荆葵花一样动人,你默然无言,送给我一把花椒。”那时候赠送花椒如同今天赠送玫瑰或者香水百合。

 

 

       花椒果实盛多攒聚,颜色赤红,一眼望去,热闹而丰饶。《诗经·唐风·椒聊》有“椒聊之实,藩衍盈升”,就是以花椒繁盛多实起兴,赞美对方子孙众多。楚国的屈原,清高自持,好以幽兰芳草比拟君子,流放湘南之时,也多借花椒吟咏情怀,如“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九章·悲回风》)。“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九歌·湘夫人》),播芳椒兮成堂,是以椒和泥作墙,使满堂芳香。汉代承其风俗,皇后的屋子也以椒涂墙,取其温暖燥湿,气味馨香,更有祝愿子孙昌盛之意。终汉一世,皇后亦称椒房,长乐宫有椒房殿。

 

       大约是汉代,人们对花椒的药用价值越来越清晰,其毒性也开始被人利用。《资治通鉴》卷五十七记载,东汉灵帝熹平元年(西元172年),窦太后崩,按礼太后当与桓帝合葬。当时宦官曹节弄权,太后之父窦武曾经谋诛宦官事败被杀,太后也受牵连幽居别馆,曹节等人愁视窦家,自是不准太后合葬。当时灵帝为难,只能下诏公卿大会朝堂。当时的太尉李咸已经七十多岁,卧病在家,竟“扶舆而起,捣椒自隨,谓妻子曰:若皇太后不得配食桓帝,吾不生还矣!”可见当时已经将花椒作为致命毒药。

 

       北魏孝文帝元宏赐死长子元恂,也是用花椒,《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一载元宏派特使“奉诏赍椒酒诣河阳,赐恂死。”齐州刺史高遵为政贪酷,也被孝文帝赐死,诏令既下,高遵乃“引椒而死”。北周吞并北齐之后,周武帝宇文邕毒杀齐之宗室也用花椒。南朝齐明帝萧鸾即位后,忌惮高帝、武帝子孙,欲构罪杀害,“令太医煮椒,椒熟则一时赐死”。从当时的记载来看,以椒毙命,是一种比较体面有效的死法,只在贵族间流行,民间并不知晓。

 

       花椒中毒是什么情形?史书中并未提及。《神农本草经》中蜀椒为下品毒药,紧跟在巴豆后面,但具体有何毒性并无交代。晋代的《肘后备急方》云“蜀椒闭口者有毒,戟人咽,气便欲绝,又令人吐白沫”,说明能致命的主要是闭口椒,会让人喉咙肿胀,呼吸阻塞,气闭而死。历代医家也多如此记载。民国中医大家张锡纯在论述细辛这味药时说:“凡味辛兼能麻口之药,若花椒、天雄、生半夏,大抵皆有此弊,不但细辛也。盖能麻口者,即能麻肺,肺麻则其呼吸即停矣。尝因胃中受凉,嚼服花椒三十粒,下咽后即觉气不上达,移时呼吸始复常。”可见开口椒亦有毒,只是毒性不如闭口椒大而已。前人医书在蜀椒后亦附解毒之法,以豆豉煎汁饮之,或饮以地浆水、冷水,皆可解之。

 

       将花椒加入饮食起于何时呢?先秦时期,中原典籍未有以花椒进行烹饪的记载。然而南方楚人比较大胆,以身犯险,率先破禁,作椒酒、椒浆,《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有“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椒酒、椒浆除了祭祀供奉祖先神明,也只有贵族饮用,当时也未见有中毒的例子。汉代崇尚楚文化,椒酒在全国颇为流行,逢年节必饮之,据说可以避疫延寿,汉代《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关于椒酒的制作,有人认为是将花椒加入酒中长久浸泡而成,有人认为是将饮时,倒酒杯中,以盘盛花椒,趁酒温撮三四粒置杯中,香气起,即饮之。

 

       大约在魏晋时期,人们开始将花椒用作调味料。西晋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成皋诸山间有椒,谓之竹叶椒,其树亦如蜀椒,少毒热,不中合药也,可著饮食中,又用蒸鸡豚最佳香。”陆机记载当时人还将花椒叶加入茶中:“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叶以为香。”

 

       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腊脯”、“羹镬法”、“蒸鱼法”等篇以姜椒等物作为调味料,加入饮食之中。那时候的人们认为,加入花椒的食物是上等的美味,一般只有贵族才如此享用。到了唐代,花椒在饮食上的运用逐渐广泛,到了宋元时期更是大量使用。特别是元代,北方少数民族喜欢吃牛羊肉,往往加香料去除膻腥,而花椒不但去腥还能提升肉的香味,成了肉类食物必备调料,开始在全国流行。

 

       大概是经历了上千年的不断尝试,中国人对花椒的毒性已经免疫了,清朝晚期,四川人在菜肴中大量放入花椒,食之竟也无恙,不但无恙,还带来一种极为特殊的口感,这就是麻,麻味成为川菜最主要的特色。四川盆地常年难见阳光,潮湿阴沉,花椒不但祛寒除湿,麻麻的感觉还能带来欢快的心情,人们吃了正可以适应那样的环境吧。即使这种麻是舌头轻微中毒的现象。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花椒资讯
  • hcxx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花椒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测试  |  下载花椒网app  |  花椒网服务站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陕ICP备20002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