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月份,对于我市广大椒农来说,又到了一年的收获季节。满山遍野的韩城大红袍椒香四溢,椒农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而在今年的7月16日,“2016中国韩城首届国际花椒节”新闻发布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20余家中、省主流媒体聚焦韩城大红袍花椒,更是令韩城的广大椒农感到振奋、激动。
大红袍花椒是我市的名优特产,距今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一直以来是我市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市围绕大红袍花椒做了不少文章、下了不少功夫,打响品牌、培育优种、建设基地、做大产业,花椒的“身价”不断抬升,椒农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携手权威媒体 树立品牌形像
翻开韩城花椒近几年的“业绩”簿,硕果累累。但时光倒退几年看,却是另外一番境况。“三台电脑、一张报纸、一杯茶”,这是2010年高速义担任市花椒局局长时,花椒局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高速义下定决心,一定要为大红袍花椒和椒农办几件实事,把花椒产业做大做强。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当时的大红袍花椒也小有名气,但在高速义看来,要想把花椒产业做大做强,还是要进一步打响品牌,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韩城大红袍,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而让大红袍花椒大名远扬,走出家门,走向全国,那就必须和权威媒体合作。于是,我市将目光聚焦在中央电视台、中央级报纸、互联网、各种贸易促销会及博览会,围绕扩大宣传、打造品牌做大文章。仅中央电视台一家媒体,每年就为韩城大红袍花椒做两期专题片。于是,从2010年开始,韩城大红袍花椒频频“亮相”央视7套、13套:《韩城花椒等你摘》《最大花椒产地遭遇无人采摘困境》《韩城花椒喜获丰收》《大红袍麻香市场》……名气越来越大了,大红袍花椒的“身份”也上了个更高的档次。2011年,“韩城大红袍花椒”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我市成为全国唯一荣获此称号的花椒主产区,韩城花椒产业又增添了一张高含金量的“名片”。2015年,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为“韩城大红袍花椒”作了品牌估价,价值17.96亿元人民币。
频繁亮相权威媒体,荣膺“中国驰名商标”,“身价”高达十几亿,韩城大红袍花椒已经由当初的“小家碧玉”,缓缓迈出“闺房”,尽情向外界展示自己的魅力。但很多人认为,大红袍花椒还可以走得更远、走得更高。今年7月16日,“2016中国韩城首届国际花椒节”新闻发布会隆重举行,韩城大红袍花椒走进了“高大上”的人民大会堂。“8月12日,我市将举办‘2016中国韩城首届国际花椒节’,这又将大大提升大红袍花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高速义激动地说。
采取多项措施 增强椒农信心
大红袍花椒享誉全国,名气越来越大,人们不禁会产生疑问:全国种花椒的又不止韩城一家,为啥韩城大红袍花椒能傲视群雄,唯一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殊荣?高速义说,一方面,韩城大红袍花椒皮厚肉丰、色泽鲜艳、麻味适中,在口感上容易让人接受;另一方面,韩城花椒种植面积55万亩,年均干椒产量2400万斤,这些足以让韩城大红袍花椒稳居行业榜首。
55万亩,4000多万株,年均产量2400万斤,12个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大红袍花椒发展形势喜人。但放在前些年,形势却不容乐观。高速义告诉记者,前几年全市仅有4个花椒种植基地,椒树老化、产量衰退、品质一般,导致韩城花椒市场萎靡,价格较低,一斤花椒也就十几元。“椒农看重的是效益,就这价格,扣除化肥、农药、采摘等费用,一亩地下来椒农落不下多少钱。”高速义说。产量不行、价格不高,当时部分椒农纷纷砍掉椒树,转而种植苹果、核桃等。如果让这种局势蔓延下去,韩城花椒产业别说做大做强,就算维持当前局面都很勉强。
为了让椒农重新看到希望,我市积极出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椒农每新栽一亩花椒,政府补贴200元,鼓励引导椒农扩大种植面积;同时,研发防冻防旱、防治病虫害、整形修剪等新技术、新产品,培育出“无刺椒”、“南强一号”、“狮子头”等一系列优良品种,新增8个种植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新品种,加强对椒农的培育指导,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花椒质量上去了,价格也由原来每斤的十几元,增加到每斤将近30元。椒价上去了,椒农重新看到了希望,全市又掀起了栽椒热潮,花椒种植面积新增了10万多亩。
2014年,韩城大红袍花椒,作为唯一的作物品种,跟随探月飞行器,在太空中遨游了一番,这让人们对花椒品质的提升,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据高速义介绍,当时随行的13.5克大红袍花椒,目前已经培育出12株花椒幼苗,长势良好,这无疑是我市培育花椒新品种的一次有益尝试。
延长产业链条 做足花椒文章
过去,在很多人眼中,花椒只是一种调料,还能做成啥大文章?但我市却将花椒作为大产业来做,围绕花椒的深加工下了不少功夫、花了不少精力,推出了花椒系列产品:花椒茶叶、花椒精油洗手液、花椒精油手工皂、花椒足浴养生宝、花椒养生鞋垫、椒葛软胶囊等新产品,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
高速义说,之前全市花椒产品仅有5、6个品种,加工企业7家,近两年我市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围绕花椒研发了50多种新产品,鼓励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引进、创办花椒加工企业,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涌现出了金天阳花椒油脂公司、久芳(韩城)花椒、宏达花椒香料等30余家花椒加工企业。据了解,目前全年加工花椒能力达300万公斤,加工花椒籽500万公斤,这些打着韩城花椒烙印的加工产品,远销国内外,备受人们青睐,也为韩城农民增加了上亿元的收入。
花椒产业越做越大,链条越伸越长,但我市并未停止脚步,反而加快了做大做强花椒产业的步伐。站在正在建设的国家级花椒产业园区旁,高速义向记者介绍园区的概况,园区规划占地1160亩,总投资40亿元,建设综合交易区、科技商务会展区、综合服务区、生活配套区、花椒深加工区、粮食储备区、农产品加工区“七大功能区”,打造全国花椒标准化检测、批发交易、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科技研发和会展“六大中心”。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部分项目正在建设,今年底将形成园区初步形象,2017年部分项目将投入运营,2018年全部投入运营。“园区建成后,韩城花椒将脱胎换骨,实现华丽转身,‘韩城花椒卖全国、全国花椒韩城卖’的目标,也会越来越近。”高速义自信满满,豪情万丈。
解除后顾之忧 加速椒农致富
花椒产量提高了,产业链条拉长了,围绕如何把花椒产业做大做强,我市耗费了不少心血、付出了很多努力,那么椒农的采摘难解决了吗?花椒的价格增加了多少?椒农的实际收入提高了吗?靠天吃饭依然还在困扰着椒农吗?
芝阳镇东弋家塬村,是方圆有名的产椒大村,这几年随着花椒价格持续升高,村民沾了花椒不少光。全村户均椒量在2、3千斤,紧靠花椒一项,每年就为每户村民带来5、6万元的纯收入,目前该村小山路变柏油路,家家住新房,冰箱、彩电、农用车应有俱全,日子过得美滋滋。村主任高振民说,目前村里70%以上的村民,在城里买了楼房,农闲时节住在城里,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提及花椒的采摘难问题,高振民直摇头说,这个问题早都解决了,现在周边县市都知道韩城的花椒多,每到成熟季节,采摘工一波接着一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光是东弋家塬村,韩城很多椒农已经和采摘工结对子、处朋友,相处得和自家人一样,一到采摘期,一个电话人就过来了.
要想椒农越来越富,花椒的价格很重要。高速义说,近几年,韩城花椒的价格就像登山,一年一个台阶,每斤已经由过去的几元、十几元增加到现在的40、50元,翻了好几倍。去年每斤最高已达50元,按照目前花椒收购的价格看,今年肯定会突破这个价格。他对比了一组数据:5年前,我市花椒的农民人均收入4800元,椒农的人均收入6300元;去年,全市花椒产值突破2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000元,椒农人均收入达到13000元。椒价一年一个台阶,椒农的日子也跟着一年一个水平。
椒农的日子越来越美,但花椒毕竟是靠天吃饭的作物,遇到冰雹、旱灾等极端天气咋应对,椒农的利益咋保障?高速义兴奋地说,市政府这几年一直在着力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我市已经采取了气象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措施,椒农只要为花椒上了保险,遇到极端天气、价格波动等情况,就可以领到相应的保险金,解决了椒农的后顾之忧。比如说气象指数保险,椒农每亩只需交63元,可以领到200元的气象灾害补偿,目前,西庄镇、桑树坪镇等部分椒农,已经为自家花椒买了保险。
韩城大红袍花椒,名气越来越大,产业越做越大,椒农关心的所有问题正在逐步解决。随着国家级花椒产业园区的加快建设、竣工投产,“韩城花椒卖全国、全国花椒韩城卖”的目标也越来越近,椒农的幸福日子、富裕生活也会越来越持久。
中国花椒网www.huajiao.cn运营总部也将设在韩城,全国花椒直接通过网上交易,从产地直达客户,免去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成为可能,到时候椒农、客户互惠互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