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八月十日,烈日炎炎。在韩城市芝阳镇张家坡村,“花椒客”正忙着采摘花椒。本报记者 何宇摄
入伏后,一天比一天炽烈的日头晒红了一颗颗“大红袍”的脸,随着盈溢着丰收气息的麻香日渐浓郁,韩城市桑树坪镇上桑掌村的椒农们开始为采椒客的到来做起了准备。
但与往年不同,椒农们多了一项新程序——买保险。
“小伙子,你看看我这儿还差啥材料,快快给咱把保险一办,我家的采椒客明天就到啦!”7月31日,椒农孙怀刚顶着一头密密的汗珠“冲”进了村委会办公室。专程进村服务的保险办理员赶忙接过孙怀刚手里的材料,办起登记手续来。几分钟后,孙怀刚就拿到采摘人员意外保险单,他把保单小心翼翼地揣进口袋,脸上这才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这下算是吃了‘定心丸’了,咱就能踏踏实实、欢欢喜喜地迎丰收了!”孙怀刚说。
“种椒买保险”是这几年在韩城椒农圈里流行起来的新鲜事。
“农业保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提升农民抵御风险和自救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据韩城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韩城为了有效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在财政政策上向“三农”倾斜,积极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户筑起“防护墙”,解决农民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
但是,新事物的“落地生根”总有些曲折的经历。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韩城支公司的负责人王鼎告诉记者,5年前,当他们刚刚推出“花椒险”时,并没多少人气,保险员上门推销,经常吃到“闭门羹”。
“农民嘛,就是靠天吃饭咧,从没人因为庄稼旱了、冻了给咱赔过钱,所以,人家一开始给我讲保险政策的时候,我就觉得不靠谱。”上桑掌村的村主任孙占祥说,他也是去年才抱着半信半疑的“试水”心态和村里几个敢尝试的村民一起,给几亩地买了花椒干旱险。不料想,正好赶上年景少雨,花椒生长受了影响,保险公司查勘定损后如约往他卡里打了1000多元。“没想到花几百元,就能买来一家人的安心,很值得。虽然咱都不希望出事,可有些意外一旦出现,对农民来说就是倾家荡产的打击,就比如现在买的采椒人员意外保险,可是让我们椒农安了大心了!”孙占祥说,所以去年的花椒一收完,他就给自己的30亩花椒地购买了新一年的全套保险。
孙占祥的“大手笔”引起了村里人的注意,大家议论纷纷:“听说买了花椒综合指数保险,像遇上寒流霜冻这样的极端天气,都不用咱联系,保险公司直接和气象局要数据,系统自动赔款呢。”“要是市场不好,一斤花椒卖不到40元,也能得到赔偿的。”“采椒人员如果出事了,最多能赔15万元呢!”“村主任都买了,指定错不了。”……茶余饭后的闲聊中,大家开始慢慢转变思想,考虑起“给花椒买保险”这件事了。
孙怀刚就是在那个时候买了第一份花椒保险。“靠谱!今年开春遇到寒流,花椒受冻了,我自己还没反应过来,银行卡里就多了一笔钱,说是保险公司给咱赔的。”孙怀刚告诉记者,正是有了迅速得到理赔的经历,他才感受到保险的必要性,所以这次他一听说给椒客办保险的人来了,就撂下手头的活儿急忙赶了过来,“赔的钱不仅弥补了咱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让人心里舒坦,觉得农民种地,还有人给咱撑着‘保护伞’呢!”
从上桑掌村出来,来不及午休的王鼎和同事又急忙奔赴下一个村子,他笑着说:“集中采摘期快到了,我们得赶紧把‘定心丸’送到每个有需要的椒农手中,让丰收来得更踏实!”
据了解,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扶贫优先、自主自愿”的原则下,从2016年至今,韩城的花椒保险已覆盖全市4个镇办28个行政村5259户椒农的70057.14亩花椒,锦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支出1983.37万元对全市7421户因在责任期内遭受冰雹灾害、低温冻害、干旱以及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的椒农进行了理赔。现阶段,该公司正在为椒农办理采椒人员的意外保险,截至目前,已有13796亩花椒地上了“安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