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芳是秦安县王窑镇张洼村农民,乡土人才,多年来从事花椒种植,他亲身参与和见证了当地花椒产业从20世纪末的零星种植到开始于2002年前后的快速发展,如今他又面临着一个新的产业课题――提质增效。
“王窑花椒产区树龄普遍在20年以上,品种以大红袍居多,还零星分布有油椒、豆椒和秦安1号等传统品种。由于花椒发展早,正好在盛果期赶上了2017年以来的花椒高价位,加之政府的持续扶持,花椒产业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发挥了显著作用。”王春芳在介绍当地花椒产业时这样说道。
“你对花椒提质增效有哪些思考和实践?”我接着问道。王窑镇是秦安县花椒的一个重要产区,但是现在和其它老产区一样,花椒产业出现价格下滑、采摘成本居高和树体衰弱郁闭等问题,产业效益下跌显著。花椒产业提质增效已势在必行。
他几乎不假思索回答道:“一是增施有机肥,二是树体更新复壮,三是新品种引进培育。”显然,对我的问题他已有自己成熟的思考。
“通过你的观察,增施有机肥对花椒有哪些显著的影响?”我以增施有机肥为始逐项追问。增施有机肥是苹果“两减一增一平”(减施化肥和化学农药,增加效益,平衡果园生态)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对于花椒产业提质增效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借鉴。
(王春芳与天水师院呼丽萍教授合作开展花椒两减一增试验)
“我在秦州区太京镇指导的一片花椒基地,在呼丽萍老师建议下,连续5年增施生物有机肥,今年花椒已进入初盛果期,株产干椒最高可达7斤,并且椒皮厚、色泽艳,病虫害也相对较轻。总体来说,增施有机肥有助于花椒早产高产,同时对提高椒果品质作用显著。”王春芳以指导的花椒基地为例回答道。接着他又补充:“对于老龄花椒树的树势复壮,增施有机肥也是一个重要的技术措施。”他已经讲到了花椒提质增效的另一个重要内容――老椒园的更新复壮。
“老椒园的更新复壮,除了增施有机肥,你的修剪策略是什么?”我顺势问道。
“先预备新主枝,适期回缩更新”他指着自己正在进行更新复壮试验的椒树说,“先在原有主枝后部背上或两侧培养一个预备主枝,等到第2-3年预备主枝上分生结果枝组时,通过回缩实现主枝更新。”
在老椒园旁边不远处,是王春芳老师的老椒品种园。看着里面形形色色的花椒品种,我故意问道:“在当地的花椒品种结构中,大红袍占比最大、效益最好,你觉得还有再加入一个新品种的必要吗?”
(王春芳引种的汉源贡椒)
“这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是单一品种采摘压力大,另一方面是大红袍存在抗逆性较差、经济寿命短的问题。”他指着自己引种的汉源贡椒继续说到,“经过这2年的观察,跟大红袍相比,汉源贡椒除了品质更上乘外,花期较迟可有效避开倒春寒,采摘期比大红袍晚10天以上,从减轻采摘压力和稳产的角度看,汉源贡椒具有部分替代大红袍的潜质。”
“在传统品种上进行嫁接,具有减少皮刺和增加树体寿命的双重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基砧+中间砧的方式进行花椒矮化苗培育,这也是近几年跟甘农大王延秀教授合作开展的主要试验方向。”王春芳接着如数家珍般介绍着他们的嫁接试验成果。
品种园里除了汉源贡椒、九叶青花椒和武选1号2号无刺花椒(陇南花椒所以大叶梅花椒为基础反复嫁接选育而成)外,还有很多嫁接苗,均以传统品种油椒、豆椒、枸椒为砧木,上面嫁接大红袍或者无刺花椒其中以日本葡萄山椒等为中间砧的矮化苗木尤为引人注目。在麦积区三岔镇,和王巧云一起,王春芳还建立了一片花椒苗圃,专门做品种培育和推广。
王春芳在花椒上的这些创新与实践,随着他主编的技术书籍,将在当地乃至天水花椒产业的提质增效中落地生根。
(来源:天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