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花椒主产区陆续进入采收期,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然而,花椒地里的丰收景象并没有给椒农带来对等的收益。一些地区花椒价格同比下降约10%—15%,花椒产业链部分环节面临利润缩水。
从蜂拥而上到产能过剩,再到供大于求,热门产业总是绕不开周期困局,花椒产业也未能例外。从局部种植到主产区辐射带动,全国花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饱和,供需之路走到拐点。拐点上的花椒产业如何破局,实现高质量健康发展?
优化供给 提质增效
花椒是我国重要的调料经济林树种,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丰富公众饮食感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花椒种植2300多万亩,是世界花椒第一生产大国,共有16个产区获得“中国花椒之乡”称号。
多年来,各地花椒种植热度持续高涨,产量大幅提升,花椒产业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记者从中国经济林协会花椒分会了解到,2014—2022年,全国花椒主产区产量从28.9万吨增长到57.4万吨,而目前国内年市场消费量在42万吨左右。
陕西省韩城市建有 55万亩、4000万株韩城大红袍花椒优质生产基地 陕西省韩城市林业局供图
破解市场疲软困境,根本出路在于实行供给侧提质增效,降低因产品品质不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产生的低水平过剩,补齐花椒林间管理粗放等短板,增加产业效益。
如何提质增效,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答案就在“三个转变、一个标准”里。
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花椒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魏安智认为,花椒产业应引导适度规模种植,常态化开展技术培训,增强椒农科学管理意识,解决标准化栽培难题;加快选育推广优质、丰产、少刺、高抗优良品种步伐。目前,全国审定花椒品种47个,其中红花椒30个、青花椒17个。他推荐,红花椒中北椒采用狮子头、黄盖、早红椒品种,南椒采用凤选1号、汉源花椒、越西贡椒、陇南无刺梅花椒品种;青花椒采用金阳青花椒、藤椒、九叶青、蓬溪青花椒品种。
劳动密集向轻简化转变。花椒主要靠人工采摘,花椒树体多刺,采摘困难,采摘费用高。目前,人工采摘费涨至鲜椒每公斤7—8元,如遇采椒季节用工量大,劳动力短缺,采收更加困难。魏安智说,“推广嫁接无刺花椒良种和轻简化栽培管理技术,能解决技术陈旧、操作复杂、费时费工的问题,从而降低成本。”
传统栽培向绿色健康栽培转变。到2023年底,我国有机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研究员刘永红认为,发展绿色有机花椒,可以推动我国花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质”的优劣如何衡量?“标准是质量的依据,质量是标准的结果。”全国辛香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张锋伦说。
张锋伦告诉记者,我国花椒产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升级阶段,借助标准进行质量指标的合理评定最为关键。行业要针对我国花椒品种多、不同产地品质差异大的现状,从花椒优良品种、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采收等各环节,建立全产业链标准技术体系,满足行业提质增效的升级需求。
如今在全国,中国经济林协会《红花椒有机生产技术规程》、重庆《青花椒生产技术规程》等团体、地方标准纷纷涌现。标准的施行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增强了产品竞争力,也折射出行业标准核心意识的形成。
对接需求 精深加工
说起花椒,人们一般会想到鲜花椒、花椒粉、花椒油……其实,花椒作为原料已经深入到日化用品、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随着消费升级和健康需求日益增长,人们的消费模式、习惯正在发生改变。花椒产业只有对接市场需求,做出好产品,供需两侧共振才能打开发展新格局。
花椒是重要的调味品,也是木本油料作物,且在医药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我国花椒产业一直以原料销售为主,精深加工滞后。中国经济林协会花椒分会会长王文俊说,花椒产业要全方位功能开发,促进花椒向日化用品、康养保健等领域延伸,培育更多产业链头部“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实现整体跃升;要全链条吃干榨净,推动企业在精深加工能力、规模化程度、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不断升级;要顺应消费新趋势,加大与高校、院所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更多畅销终端爆款产品。
日前,记者走进陕西韩城为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预处理车间,看到一粒粒黑黝黝的花椒籽通过先进的设备,进行快速色选和筛分处理,提供给后期皮油和仁油加工。这些花椒籽经过精深加工,最终成为花椒籽油、花椒肽等高附加值产品。公司董事长刘英杰介绍,公司花椒籽油及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年可加工花椒籽3万吨,目前已形成20余款高附加值产品,可应用于涂料、饲料、大健康产业等多个领域。
花椒(分选)车间 重庆市江津区林业局供图
这一技术让一直作为废料处理的花椒籽摇身一变成为高价值原料,更为当地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同样在陕西韩城,金太阳花椒油脂药料有限责任公司金太阳花椒芽菜辣酱扩产项目、宏达香料科技有限公司花椒高标准精深加工项目、四海花椒香料有限公司香辛料综合加工项目的建设,催化花椒产业精深加工,实现产品向中高端延伸,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在近日召开的第八届韩城花椒大会现场,公司相关负责人薛妮向记者展示了公司一个直播账号的销售量,不到1分钟,待发货量就增加了20多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朝着精深加工的方向快步前行。花椒芳香精油、花椒酸奶、花椒保健品……各种花椒周边产品在各地流行起来。
花椒产品
走出国门 拓展市场
今年1月1日起,重庆市江津丰源花椒有限公司的花椒拥有了出口“身份证”。今年以来,公司已实现出口70余万美元,同比增长近三成。作为国内鲜有的保鲜花椒出口企业,丰源花椒尝到了进入境外市场蓝海的甜头。
近年来,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花椒需求逐渐上升。伴随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加之全球商贸往来频繁,以火锅类川菜为代表的中餐在国外接受度逐渐提升。国外市场不仅需求旺盛,而且价格稳定、居高不下。
“花椒产业需要加大出口力度,与贸易龙头企业合作,开辟出口销售渠道,以市场需求倒逼产业升级,让花椒走向国外,缓解国内市场饱和困境。”王文俊说。
一边是海外市场的需求上升,一边是迫切的出口需求。然而,走出国门并不容易。
我国花椒怎样才能更好地走出去?刘永红告诉记者,生产绿色有机花椒,降低农药残留是关键。目前,土地质量差是花椒有机生产的主要障碍,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是花椒有机栽培的根本,只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才能通过出口质检的“硬杠杠”。
品质是出口的敲门砖。前不久,韩城市孟一沟花椒核桃专业合作社的有机花椒,经检测农业残留指标全部达到欧盟标准,并已通过韩国各项指标检测,双方准备签订长期供应合同订单。韩城市每年出口花椒约300吨,年出口创汇约600万美元。重庆盎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用新技术种植的出口花椒重金属和农残符合出口原料要求,与其签订销售协议的公司以鲜净椒每公斤高于市场价格4元、干花椒每公斤高于市场价格12元进行了全部收购,椒农每亩增收3000元。
走出去,产业发展要将眼光放长远。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关税等贸易调控手段逐步削弱,一些国家将技术性贸易措施作为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
在陕西韩城,陕西鸿顺翔花椒公司、韩城市孟一沟花椒核桃专业合作社经营的369.3公顷花椒林通过了中国森林认证。吉林松柏森林认证公司总经理李晟告诉记者,中国森林认证体系(CFCC)已与森林认证认可计划(PEFC)实现再互认,森林认证在国际上是通行的。对韩城花椒产业而言,可以实现种植规模化、管理活动标准化、加工仓储信息化、流通销售品牌化,提高市场可信度和知名度,扩大“大红袍花椒”的品牌影响力。
“随着麻辣口味在全国甚至全球风靡,以及预制菜等新业态的兴起,花椒市场未来潜力巨大。”王文俊认为,花椒产业需科研、生产、加工等多方联合,多功能深层次开发全产业链,方可行稳致远。(冯璐)
重庆市江津区花椒种植基地 李经信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