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韩城市板桥镇高度重视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培育扶持,通过政策支持、技术保障等措施,有序推动其快速发展,让农业发展有奔头、农民增收有盼头,家庭农场开始成为农业经济增长“新引擎”。
板桥镇红林村的田建平就是家庭农场的受益者,2015年,他通过土地流转,获得655亩土地使用权,成立了“家庭农场”,开始种植黄盖花椒。多年来,田建平凭借对花椒产业的深耕细作,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还积极地探索起了 “种养结合” 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修建了一所存栏500头规模的养猪场,形成了种养循环产业链,为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地道的韩城人,田建平凭借二十多年的花椒种植经验,经过反复试验,选定优质黄盖花椒作为农场的主打品种。通过三年的辛勤耕耘,农场首战告捷,200多亩黄盖花椒经营收入达到25万元。此后,田建平又投入剩余的400余亩土地继续种植黄盖花椒,并引进专家指导,改善基础设施,确保花椒的高产高质。
面对鲜花椒易霉烂的问题,田建平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机遇,决定发力花椒加工业。他投资近80万元,建设了两个花椒晾晒厂,并购买了5台烘干机,对采摘下来的鲜花椒进行加工,制成干花椒销售。同时,田建平还对花椒的皮、籽、梗、叶进行二次加工,力求实现最大效益,打造出了一条精加工产业链。这一举措不仅确保了花椒的上市周期和品质,还为周边小农户解决了花椒晾晒的难题。
面对农村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的问题,田建平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利用自己对花椒管理技术方面的经验,组织了一批花椒种植能手,在全村开展了花椒土地托管服务。这一服务涵盖了花椒种植的各个环节,从除草、打药、修剪到施肥等,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全方位的帮助。2020年,农场共代理托管土地面积950余亩,累计进行托管作业4000亩次,平均为每户群众降低生产成本2000元。田建平的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示范家庭农场的带头作用,还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在专注有机花椒种植这一主业的同时,田建平并未止步于单一作物的栽培,而是秉持着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与实践“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为家庭农场的多元化发展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开辟了新路径。
在这一创新思路的引领下,田建平精心规划并修建了一所存栏规模达到500头的现代化养猪场。该养猪场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环保设施,在确保猪只健康成长的同时,也有效减少了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更重要的是,养猪场的建立与运营,与花椒种植形成了完美的互补与促进关系,构建起了“种养结合、以养促种、创富共赢”的种养循环产业链。
这一“种养结合”的模式,不仅促进了家庭农场内部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还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为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也为周边农户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范例,引领着当地农业向更加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田建平的成功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与智慧的结晶,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板桥镇将继续深化对这些农户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强化技术支撑,鼓励更多像田建平这样的农业创业者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推动板桥镇农业现代化进程。
融媒记者丨田真 通讯员:冯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