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合作社新承包的1000亩地,两年后,这里又是一大片花椒地,我们的钱袋子又要鼓大些了……”既是川顺花椒合作社社员,又是当地村民的黄明春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对记者说道。
川顺花椒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7月,有花椒基地4000亩,以种植、粗加工、销售青花椒为主,年销量近2000吨,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产品销往成都、重庆、贵州等地,深受消费者喜爱。今年年初,川顺花椒合作社出现在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9部委联合公布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名单中,这让社员们倍受鼓舞。
短短几年时间,川顺花椒合作社是如何“跨进”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名单中的呢?该合作社负责人黄志标以“三新”给出了答案。
引进新技术建设精品花椒基地
2009年初,通过招商引资,在广州经商的黄志标来到广安。同年9月,黄志标收购了恒升花椒基地,面积达1000余亩,并成立了四川广安和诚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原先这里本就是花椒基地,但是技术没有跟上,导致效益不好。我就在想,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建设成精品花椒基地。”黄志标认为,要打造精品花椒基地,首先得扩大生产规模,还要对现有花椒林进行技术改造。
按照自己的思路,黄志标带领基地技术人员和当地村民从成都洪雅引进优质藤椒,并出资让他们到外地学习改良土壤、修枝、整形等新技术。
“当地村民原先有很多都是上一个花椒基地合作社的社员,因为管理不善,导致他们亏了钱,所以很多农民一开始都不相信我们。”黄志标说,他们通过亲眼所见,亲手所学,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他的做法。
改良土壤,改换品种,引进山羊、鸡等,实行林下养殖……花椒基地一天一个样,这不仅让黄志标看到了希望,当地村民也渐渐消除了疑虑,并表示愿意加入到他的团队,共同管理花椒基地。
启用新模式农民敲开致富大门
“我让他们出去考察、学习就是要让大家明白,我是来帮助大家共同致富的,不是来榨取老百姓利益的。”为了管好花椒基地,黄志标对此进行探索和研究,他认为应成立合作社,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市场”的模式,把责任与效益进行有效链接。
“农民把土地承包出来,有承包费用;有技术的,还可以到基地打工;年底还能分红。这就拓宽了大家增收的渠道。”黄志标介绍说,他将花椒基地分成了8个区,每个区由一名小组长管护,小组长只投工不投钱,再根据每位小组长管理的花椒林设定产量,完成任务内的按总量的10%进行奖励,超产按约定比例分红。
“我成立了自己的花椒销售公司,也就相当于订单模式,种植的花椒根本不愁卖不出去。”黄志标依托四川广安和诚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花椒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带领农民敲开致富大门。
“自己给自己打工,干起有劲!”恒升镇代龙村一组村民黄明元通过努力学习,已经成为花椒基地的技术骨干。他告诉记者,在花椒基地打工,每月能挣1200元,加上土地承包费用和年底分红,每年能挣三四万块钱。“这比在外面打工划算,外面做得再好也是老板的,这里做可是自己的。”黄明元说。
“我也没有想到在家里轻轻松松做点事,也挣得不少。”村民唐吉菊悄悄告诉记者,前不久她用这两年挣的钱,在恒升镇上买了新房,过完春节就可以搬家了。
开辟新荒地
增强辐射带动效应
“现在,公司又新建了保鲜青花椒生产线和花椒油生产线,市场需求量大,当然还得扩大种植面积。”黄志标说,农村撂荒严重,积极利用起来就能变荒山为金山。
烧野草、整地、修排水沟……2014年9月,川顺花椒合作社便与恒升镇当地农民协调,承包了1000亩荒地,种植花椒。
“这片荒山以后就是一片片花椒林,以后我们也能在这里打工挣钱了。”2014年10月加入川顺花椒合作社的附近村民黄从文看着眼前的荒山一天天变成整齐的土地,心中暗喜。
经过几年的建设与管理,川顺花椒借助四川广安和诚林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这一载体,销往各地,深受顾客青睐。不少村民了解后,也争相加入川顺花椒合作社。如今,该社社员已达到302人,入股资金35万元,连接带动恒升镇三碑村,白马乡碑梁村、洪江村、五童村等四个村15个组,带动花椒种植面积1万余亩,平均每人增收2000余元,进一步增强了辐射带动效应。 (刘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