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的农民,勤劳致富,叫得最响的就是栽花椒。花椒安于贫贱,种庄稼不合算的荒山崖畔上,挖个小坑,和着一只破脏的布鞋底,栽上椒苗,浇点水,就会落下户来,护垄护坡,开花结果。三五十棵成年椒树,收入也就顾住一家人的日常花销。《汉书·食货志》说:“江陵千树橘,与千户侯等。”家有千树椒,自不敢富比公侯,但年入十万八万,就成了一件平常的事了。北魏贾思勰早在《齐民要术》里,就把“种椒”列作一项富民措施呢。
韩城山多,大山与黄河间的狭长平缓地带,也被流水划出一条条沟壑。庄稼多喜日晒,争占向阳地块。花椒性儿随和,随遇而安。那些每天只要晒上一会儿的半阴地里,也是她安身的好去处。
花椒耐得阴,也就喜欢雨。谚云“六月连阴吃饱饭”,是说秋粮要丰收。旧历六月的连阴雨对花椒生长亦极为有利。这时果实已经长成,开始泛红。雨越多,色越浓,实越饱。《诗经·唐风》里说:“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强调了花椒果实繁茂的特点,但远看,是了解不到的。她掩映在墨绿的椒叶中间,隐隐透露着丽质,绝非那些爱显山露水的角儿。花椒多连畔连片栽种,本来容易成就出荔枝那种“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的绚丽景色,因这,逼近才会欣赏到她那玛瑙般的容颜,珊瑚枝样的果簇。雨露抚摸后,娇嫩欲滴,实在惹眼,馋人。
“处暑”是摘椒的时节。花椒体恤劳作者的辛苦,让过龙口夺食的夏令,又避开秋收秋播的大忙。正值暑期,孩子们也有时间分享这收获的喜悦,雀跃在这遍布山野的摘椒队伍中。那此起彼伏、时断时续的歌声,虽不嘹亮,间或还冒出几个不和谐的音符,却依然腾起了勃勃生气。只是,看着一簇簇逗人喜爱的椒珠,要到手还须躲过这丛生的灌木枝上遍布着的护卫椒实的针刺,还须忍受果簇根部细小锋芒的狙击。一天没下来,十指便发麻作痛,可花椒已将珍美的籽实大度奉献出来。获取她,不该付出一些艰辛吗?
收摘季节,也是收购季节。村村巷巷时时碰上开着三轮车的收椒人,口里吆喝着:“花椒,谁家有花椒?”花椒是烹饪和一些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调料,调料家族首推胡椒,但胡椒是舶来品。古代“椒桂”并称,“椒兰”并称,可知花椒首屈一指的香料地位。大汉皇家以花椒粉和泥,涂抹皇后卧室的墙壁,取其久久散发的芳香。韩城的海拔和土质赋予花椒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据《韩城县志》,远在元朝,韩城花椒就远销江南塞北。而今,市场经济的实行,又把韩城花椒推向海外,推向世界。这小小的花椒,走得越远,椒香越浓。她把美味奉献给天下人,也把韩城人的情谊带给天下人。
赞曰:
生于贫贱兮长擅风骚,
神态妩媚兮容颜妖娆。
防身自好兮以警宵小,
芳香浓郁兮古今名高。
贡献是奶兮吃得是草,
给予何多兮求取何少?